仁合公益与法律研究中心法眼天下法治新闻时政要闻 →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网站首页 会员注册 律师会员 法律咨询 热点关注 法眼天下 法治新闻 经济观察 社会观察 读书评论 法律法规 团队介绍 联系我们

  共有3364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aw-credit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390 积分:1293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9-20 15:07:38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12 9:55:02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来源: 北京日报     日期: 2010-12-06

 

(2010年11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要求,结合北京实际,就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十二五”时期首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发挥体制优势,依靠人民群众,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实现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50%以上,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首钢等一批大型企业搬迁改造和关停并转,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落实区县功能定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中关村、金融街、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区域。确立了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推动了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重点新城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郊区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着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了社会管理与服务,探索了村庄社区化管理新模式,基本建立了住房保障体系,实施“五无”目标管理,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北京南站、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等一批世界水平的设施投入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336公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确立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明确了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和任务,调整了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整合了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对首都长远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此同时,首都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巨大的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首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标志着首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纵观新的阶段首都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发挥首都科技智力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北京奥运盛会的圆满成功极大地增强了首都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为首都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科学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特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首都的功能定位、“四个服务”的工作特征和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首都经济,聚集了一大批高端资源,提高了首都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首都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形成的浓厚发展氛围,为推动首都新的科学发展凝聚了心智,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动力,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增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热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推动首都科学发展面临的难题:首都经济的总体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结构优化升级任务仍然艰巨;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首都科技智力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管理中面临着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工作亟待加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下大力气破解难题,在更高的水平上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使首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牢牢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要求,大力弘扬北京奥运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首都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为国家发展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形成,“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广大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全市生态服务价值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维护公共安全、综合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广大群众就学、就业、社保、就医条件不断改善,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率先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更加完善,人口调控服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深入,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首都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功能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与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三、“十二五”时期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积极实施“科技北京”战略。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实现创新驱动,重点是实施“科技北京”战略,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健全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发挥首都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创新枢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精神,积极推动各项先行先试改革,集中力量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南北两个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好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和环保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示范区。实施标准战略,推进标准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十百千工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关键技术示范工程、高端领军人才集聚工程、高端产业聚集工程和科技金融创新工程等六大工程,深入实施“瞪羚计划”,努力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型人才服务平台、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服务平台、政策先行先试工作平台等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作用,建立标准创制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高效有力的创新支持平台和服务体系,提高首都地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围绕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重大需求,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和示范应用工程,充分发挥中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民营经济以及外资企业的作用,集中力量攻克已经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健全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新兴产业组织发展,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多出创新成果。健全科技与资本的对接机制,健全创新成果发现和筛选机制,做好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服务工作。健全政府资金支持机制,加强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发挥教育的引擎作用。制定和实施《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发挥教育事业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重视教育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满足首都及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建设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开放融通的首都高等教育体系,大力提升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社会贡献能力,为国家建设和北京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撑和科技智力服务。积极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加强中央院校和市属高校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市属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完成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建设。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因素,推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支持高等院校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鼓励高等院校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著名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建设,构建北京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首都世界人才聚集高地。全面实施《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建优良的学术环境,注重人才、团队、项目一体化引进,集中力量建设好中关村人才特区。创新人才管理模式,落实“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各项人才工作,培养和引进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权益,完善人才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双向流动机制,发挥中央在京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支持优秀人才进入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推动首都经济优化升级。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巩固消费、投资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进一步提高首都经济发展的质量。建立和完善扩大消费需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化消费环境,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积极培育本土品牌和特色消费街区,积极培育本土优势总部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实施商标战略,发展品牌经济。建立统一高效、安全有序的市场监管体系。扩大文体休闲、养老服务等发展型与服务型消费,完善社区便民商业服务,扩大电子商务消费。积极调整投资结构,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大重点产业投资力度,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交通、能源、资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投资,不断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积极调整房地产投资结构,推动房地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为解决广大群众的住房需求服务,为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首都优势,加大规划引导和分类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业的产业带动能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集中力量塑造“北京服务”品牌,建立辐射全国、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着力挖掘首都金融发展资源,服务国家金融决策、管理、信息和服务中心功能,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金融街品牌价值,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巩固和扩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优势,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进一步发挥总部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增强商务中心区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全力推动旅游业、会展业的跨越式大发展,按照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的要求,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管理方式以及新型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积极规划建设现代化的食品物流体系和各类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方便群众生活、提高企业效益。发挥产业发展对人口、就业的引导作用。

  提升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坚持高端发展的方向,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产业配套能力,着力发展高端现代制造业。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向上下游两端延伸,提升制造业整体发展素质。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首都科技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着力建设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北京创造”品牌,占领产业发展高端,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做好中央在京企业、科研机构的服务工作,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巩固和提高实体经济对首都经济的支撑作用。

  全力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转变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以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重点,以“221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点,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现形式,在籽种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会展农业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建设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办好世界种子大会,发挥首都农业科技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育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农业企业集团,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为市民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区县功能定位实现机制,强化功能定位对区县发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更好地集聚资源要素、引领产业方向、支撑高端发展。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加大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风貌,强化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在北部地区以推动中关村科学城与未来科技城建设为着力点,打造以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区为依托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在东部地区聚焦通州新城建设,推动临空经济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高端商务、现代物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南部地区全面落实“城南行动计划”,打造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整合后的空间资源为依托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抓好首都新机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房山高端制造业新区建设,举办好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大幅提高城南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加快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积极打造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推进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所有学生成长提供良好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统筹规划和投入,基本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统筹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新城、郊区学校建设,基本实现区县之间基本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进一步提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校园安保工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大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制度、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体系,建立用人单位、劳动力、服务机构三方合作机制和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保证城乡居民的就业需求。加强政策创新,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推行定向就业扶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基层岗位就业。加快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努力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就业问题。有效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零就业家庭”长效帮扶机制。积极倡导创业精神,加强创业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形成劳动报酬随经济发展适度增长机制,加大劳动维权力度,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衔接,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使城乡居民更好地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拓展“社会保障卡”功能,加强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全面推广使用“市民卡”,逐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一卡多用。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实现社会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落实“九养”政策,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养老服务机构,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

  建设健康城市。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加强基层街道、乡镇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民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身体素质。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无保障老年居民提供年度免费体检,实现“健康北京人”的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和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康复在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切实履行政府对中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的职责,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政策性住房体系,增加土地供给,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监督管理,对符合保障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合理引导住房消费,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建设多元化的住房租赁体系,积极鼓励住房租赁消费,引导群众通过租赁形式解决住房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公共租赁房建设管理机制和融资模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公共租赁房服务。积极推进旧城区人口疏解和房屋保护性改造修缮工程,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农村抗震节能房改造建设力度,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管理体制、融资体系和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保障性住房全程阳光工程,建立健全符合北京实际、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

  (四)加强首都文化软实力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理论研究和决策研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互联网文化建设与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大力实施公共文明工程,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完善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体系,持续推进“六大文明引导行动”,健全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工作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首都科学发展营造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

  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国家大剧院运营水平,培育世界一流的标志性品牌。加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国家国学中心、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国出版博物馆等国家级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新的国家大型文化设施落户北京。建成奥运博物馆、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儿童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歌舞剧院剧场、中国(北京)美术馆、首都交响音乐厅、北方昆曲艺术中心、北京文化活动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恢复中和戏院、广和剧场、吉祥戏院和西单剧场等老字号演出场所的功能,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重点新城、新建大型社区以及农村地区倾斜。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努力创造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拓和培育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和农村文化市场,鼓励单位内部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营造文化创意氛围,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和体验中心。着力抓好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艺术品交易等传统优势领域,巩固提升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行业,抢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会展、体育休闲、都市型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内涵。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工程,重点抓好中国动漫游戏城、国际出版创意产业园、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天桥演艺园区、云居寺文化景区等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协作,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和经典文化旅游项目,培育首都文化品牌。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与金融和社会资本的对接,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各类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不断增强首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提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严格执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法规,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领导协调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府投入,积极鼓励专家参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人才培养,传承与丰富首都的历史文化。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占用腾退工作,抓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积极推进世界名园建设,推动故宫周边地区、城市中轴线、皇家园林、坛庙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加强对地下文物保护的立法,做好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

  提升首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着力培育和塑造北京精神,不断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功能,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利用首都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抓好以中轴线和朝阜大街为中心的古都风貌核心区、以颐和园和天坛公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文化展示区、以孔庙和国子监为中心的国学文化展示区、以什刹海和南锣鼓巷为中心的四合院休闲文化区、以“798”和宋庄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文化服务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向世界展示首都文化的魅力。加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办好文博会,积极申办世界科学与艺术大会等重大活动,推出北京国际电影季、北京国际儿童艺术节,搭建多元文化传播载体和文化营销网络,着力打造具有北京风格、中国特色、世界品位的文化交流品牌。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推进版权输出、培育出口品牌、抓好“就地出口”等为突破口,扶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为首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五)推进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

  全力加强社会建设。强化政治意识和首都意识,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健全完善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建立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社会建设管理服务,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办事、坚持依靠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合社会建设资源,创新社会建设投入机制,从解决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着手,全面推进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积极推动“大民政”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政策,加快慈善事业发展。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促进各种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发展,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全面推动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建设,努力实现社会管理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和服务基础。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提高掌控社会管理的力度。根据社会需求,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落实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和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建设任务,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加强专业化、职业化社工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水平。

  确保首都安全稳定。健全安全稳定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督促检查、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和落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预警机制、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健全社会舆情收集反馈机制,推广信访代理制,推动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强基层综治维稳力量建设,健全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强化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科技创安工程,扩大科技防控覆盖面,实现区县、部门、社会单位的技防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完善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加大反恐防暴工作力度,提高应对处置群体性事件、涉外敏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监管措施,加大对消防、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高空作业、有限空间、地下空间、地铁、地下管线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管理,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和监管技术创新,确保信息安全,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六)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实现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从制度上保证首都科学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基本政治制度保障。全面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对台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团结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各群众团体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社区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社区和村民自治水平,维护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组织动员基层群众参与首都科学发展。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首都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京解放军、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加快法治城市建设步伐。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强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以及城市管理、新农村建设、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立法,依法推动科学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大执法规范化、公开化、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七)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郊区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加快重点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郊区农村的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培养新型农民,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更多郊区农民成为有资产、有住房、有社保、有工作的新市民。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明确功能定位,加强规划引导,发展适宜产业,使新城建设与首都城市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期盼相符合,切实承担起疏解中心城功能的责任。进一步完善新城建设的体制机制,高标准做好新城规划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融资、行政审批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配置,加快商业、重大产业项目向新城布局,提升新城宜居宜业水平,形成与承载首都功能相配套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增强郊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成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和市场服务体系,促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区县依法设立社区银行。发育农村要素市场,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提高郊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大公共财政对郊区农村投入力度,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加强郊区农村水电气热路等设施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和山区道路环线全线贯通,实现天然气“区区通”,基本实现光缆入村、网络入户,实现重点小城镇集中供热,基本消除城乡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推动城市管理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

  统筹推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加大对生态涵养发展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资源、水资源的保护和补偿力度,实施宜林荒山绿化、矿区生态修复和水源保护区等工程,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升生态涵养保障能力。建设好怀柔文化科技产业新区、密云绿色休闲旅游综合示范区、平谷首都音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门头沟古道古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推进浅山区综合发展。推动沟域经济发展,引导旅游、会展、创意产业及总部研发服务机构到沟域发展,建设绿色、宜居的山区生态发展示范区。积极支持和推动中央在京企业与区县的合作。不断健全区县合作帮扶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尽快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完成泥石流易发区、采空区农民搬迁。

  (八)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

  提高科学规划水平。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规划要求,加快新城和重点镇建设,提升郊区城镇的建设水平、规模和产业聚集度。主动对接环首都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推进土地、产业、空间、人口、生态、交通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规划协调融合,完成内容完整、覆盖城乡、调控有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工作。

  加强对人口总量的调控。统筹人口宏观调控与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区域人口规划,建立人口有序管理的体制机制,对新建项目实施人口评估,实行人口总量调控的属地责任。坚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规范出租房管理,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在做好人口总量调控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布局。积极推进居住证工作,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有机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创新流动人口和外籍人口的服务管理方式,加强国际化社区建设,提高人口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区域协作,为首都人口有序流动提供新的出口。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法规,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着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继续坚持公交优先的方针,建设公交城市。优先推进中心城轨道交通建设,建设交通快速通勤网络,优化公共交通布局,优化立体化公交换乘条件,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体系。实施中心城路网加密,大力推进微循环道路建设,建设市域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高路网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强化交通管理,加强机动车管理和引导使用,加强交通执法管理、停车秩序管理和安全隐患治理,制定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的措施,研究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污染和解决重点拥堵路段交通拥堵问题,不断完善交通应急预案,建设和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倡导文明交通理念,强化现代交通意识,鼓励自行车出行,提高绿色出行比例。

  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健全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城市运行管理机制,加强首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抗灾应急能力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完善政府重要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城市安全协调运行。明确垃圾处理的属地责任,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建立源头减量、全封闭运输、全过程分类管理体系,提高垃圾处理资源化水平,努力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完善政策,整合资源,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在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信息通信高速网络和枢纽建设,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物联网应用实践,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城市网格化和村庄社区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节约集约使用资源能源。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逐步实施阶梯水价、电价和热计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发展节水产业,加快中水利用管网配套建设,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加快节约型机关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统筹和管控,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水平。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责任考核,执行最严格的能耗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延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推广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完善环保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鼓励并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使用。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继续加强绿化隔离带建设。加大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城区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加大“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三大生态体系建设力度,着力抓好国家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规划建设,逐步构建城市绿地系统和郊区、山区森林系统,努力使首都绿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准。加强郊区、山区生态建设和修复。逐步恢复河道生态景观风貌,打造休闲滨水空间。全力做好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努力为群众营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深化大气污染阶段性治理制度,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推进联防联控,巩固和提高大气环境的质量。加大对水土、噪声等污染治理的力度。

  (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职能责任,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行政服务。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市和区县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区县财政支出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全口径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支出约束和预算执行监督,提高预算规范性和透明度。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做好财政资金平衡保障和风险管理。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努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大企业并购重组力度,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支持民营经济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北京,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拓宽民营企业投资渠道。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要素市场,推进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发展成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中国技术交易所的示范作用,提升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发展壮大债券市场,提升价格形成和交易服务功能。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逐步成为重要商品价格形成中心。积极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推进水、供热等公用事业改革,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规范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合理调节企业负责人收入与职工工资的比例。进一步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继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完善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制度安排,力争使农民收入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职能总部,集聚国内著名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努力建设面向全球的总部经济和高端产业集聚地。充分运用海外华侨华人优势,引导海外优势资源服务首都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极稳妥地实施国际并购、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高端。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把利用外资同发展重点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提高外资利用质量和水平。增强和发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的作用,打造服务京津冀、辐射东北亚的重要功能平台,完善口岸功能,建设好北京平谷国际陆港,建立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进出通道。发挥民间组织对外交往的优势,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争取更多国际会展、国际演出和体育赛事在京举办,吸引国际组织落户北京。

  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部署,加强与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在市政交通、城镇建设、资源能源、生态建设等领域和在农业、旅游、金融、商贸、口岸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区域合作全面纵深发展。按照区域产业分工协作要求,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产业群,提升区域综合发展实力。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在规划编制、资源共享、政策集成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和沟通协商,构建区域合作长效机制,形成协同推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强与中西部资源优势地区的合作发展,按照科学援助、首善标准、民生优先的理念,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工作,加快形成科技、经济、干部、人才、教育全方位对口支援格局。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

  四、加强党的领导,动员全市力量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推动“十二五”时期的科学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定位,履行职责,承担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重大责任。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创先争优,以模范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

  一要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为首都的科学发展、为国家的伟大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不断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高的水平上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要立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全力做好“四个服务”,充分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在做好服务中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锻炼干部。要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科学规律推动科学发展。

  二要切实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和水平,不仅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和当务之急,也是保障城市有序运行的基础性工作,是迈向世界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管理提高到与发展同等的高度,全力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管理的意识,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推动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通过科学管理提高首都工作的质量、效益和水平。要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各项管理流程,加强关键环节的督促检查,提高管理的效能。要落实管理的责任,将人口、交通、环境、安全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任务落实到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层层健全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责任,明确管理任务,明确管理要求,使管理工作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要积极借鉴和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充分借鉴和运用信息化等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要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工作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关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二五”时期首都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不断改进党的群众工作,落实群众工作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要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领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组织带领、凝聚激励广大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要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做好群众的示范引导工作,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重视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群众,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群众工作亲和力和感染力。

  四要切实提高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能力。面对“十二五”时期的艰巨任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先锋模范。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知识素养和工作本领。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广“廉洁奥运”成功经验,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具有首都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切实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首都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未来五年的任务艰巨而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12 9:57:29编辑过]


中国法律信用网www.law-credit.com  预防法律风险  为客户创造价值

黄律师咨询电话:13683629399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签名
Rolex replica watches the clock movement fake watches on the inside of rolex watches the clock replica rolex case. Attach the replica breitling watches wooden cuckoo and its mechanism replica tag heuer, the bellows, the chimes and the weights. Connect the cuckoo replica cartier watches mechanism to the door. Attach the clock hands to the front replica omega watches of the clock face and the interior movement.Only the front of replica panerai watches the cuckoo clock needs to be carved and painted. Today vines, replica armani watches leaves, animals and woodland characters, as well as hunting replica audemars piguet scenes are features of the typical form of cuckoo replica bvlgari watches clock.Do follow the manufacturer's directions when it replica chanel watches comes to installing the inner workings of the cuckoo clock. replica gucci watches Assemble without slightest error. Even a small error can lead to a replica movado watches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For instance, the cuckoo replica montblanc watches mechanism and the bellows, the clock seems not to work replica patek philippe watches on sale.
法律声明:①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仁合公益与法律研究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仁合公益与法律研究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E-mail:bjlawinfo@126.com
英雄合击私服
传奇私服发布网
变态传奇私服
传奇战歌